
阿里木江·哈力克,男,維吾爾族,1971年生。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。
阿里木江·哈力克生活并不富裕,靠賣羊肉串謀生,卻因為急公好義、樂善好施,被新疆人民親切地稱為“好巴郎”,被貴州人民譽為“草根慈善家”。
1992年,阿里木江·哈力克退伍,在當?shù)毓╀N社工作。2001年,他到貴州省畢節(jié)市落腳,以賣烤羊肉串謀生,以微薄的收入資助了數(shù)百名貧困學生。
汶川大地震、貴州雪災后,阿里木江·哈力克踴躍捐款。青海玉樹地震后,他索性背上鍋碗瓢盆趕赴青海,從西寧采購了幾千元的牛羊肉和蔬菜,不顧高原反應,拿著身份證和退伍證,成了二炮部隊救災前線一名“編外”戰(zhàn)士,奮戰(zhàn)了10余天。
后來,阿里木江·哈力克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烏魯木齊,創(chuàng)辦了愛心出租車公司,繼續(xù)用行動回饋社會。
雅安地震后,阿里木江·哈力克帶著與新疆兩家愛心企業(yè)共同援助災區(qū)的2000個馕、3000件方便食品及飲用水等物資,從烏魯木齊趕赴四川,他說這些物資是捐給參與救援的官兵和當?shù)厥転娜罕姷摹?/font>
云南昭通市魯?shù)榭h發(fā)生6.5級地震,得知這一消息后,阿里木江·哈力克帶著1000個馕從新疆連夜趕到魯?shù)榭h,為災區(qū)民眾發(fā)放物資,做手抓飯。
2021年7月,河南遭受特大暴雨災害。阿里木江·哈力克得知后第一時間就為河南同胞捐助兩萬元,幫助他們渡過難關(guān)。
阿里木江·哈力克用人間煙火展現(xiàn)善良情懷,他相信向善的力量能夠傳遞。(綜合自“天山區(qū)零距離”微信公眾號、百度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