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化人 滋養(yǎng)美好
——黔西南州文化館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
8月1日,黔西南州文化館“每月一歌·每月一舞”文藝培訓班結業(yè)匯報,100余名學員登臺展演,用歌舞詮釋“全民藝術普及”“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”的成果。如今,當?shù)卦絹碓蕉嗍忻裾业阶哌M文化館、愛上文化館的理由。
自2012年開館以來,黔西南州文化館便以非遺活態(tài)傳承為根、藝術展演為魂、公共惠民服務為本,全力打造“人民的終身美育學?!薄?/font>
拓展受眾群體,讓更多人群“向美而行”。作為集排練培訓、演出展覽等于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,黔西南州文化館將非遺、民俗與現(xiàn)代藝術深度融合,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旅體驗空間;持續(xù)開展文化惠民工程,推出“每月一歌·每月一舞·每季一器”等培訓服務品牌,以文化人,以藝通心,惠及更多群眾。
不僅是孩子、老人、大學生、都市白領走進文化館,一大批特殊人群也通過舞蹈、器樂、合唱等公益培訓成為藝術的傳播者。
劉朝先等殘疾人用布依八音表達“新聲”,期待被更多人看見和認可;脊髓損傷患者韋臣福和王忠秀身穿民族服裝在輪椅上舞出《布依山鄉(xiāng)花正繁》,榮獲省殘疾人輪椅舞推廣活動冠軍。
搭建平臺,玩轉“文化味兒”。近年來,黔西南州文化館創(chuàng)新服務模式,推動民族文化走進大中小學校園,將布依八音、彝族阿妹戚托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納入教學;更多專業(yè)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,積極構建以校館為主導、各方共同參與的開放合作共贏平臺,讓更多市民走得進場館、看得見藝術、提升藝術欣賞能力。
2025年畢業(yè)季,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藝術學院畢業(yè)設計展、美育共融行動先后走進黔西南州文化館,將萬峰林的風、馬嶺河的水、布依族的紋樣轉化為藝術作品面向大眾;“我眼中的黔西南”繪畫大賽作品展等陸續(xù)舉辦,孩子們用畫筆勾勒家鄉(xiāng)的自然風光、文物古跡、民俗文化。
滿足需求,讓群眾生活“美起來”。多年來,黔西南州文化館在城鄉(xiāng)“送文化”“種文化”“育文化”,不斷上新的可口“文化菜式”,吸引著更多人近悅遠來。
在中華八音堂,萬峰林村民們組建的八音表演隊加入“百人交響樂”,將黔西南州八音坐唱比賽推向高潮;“加油之聲”八音坐唱大賽上,黔滇桂三省區(qū)12支代表隊伍亮相興義大佛坊,臺上臺下,笑聲和掌聲久久不散。
這些精彩表現(xiàn)的背后是,黔西南州文化館在萬峰林街道雙生村和樂立村、貞豐縣必克村設立“農(nóng)民藝?!?,將每年超百場培訓活動送到村民家門口,培育一大批村民成為新型文化志愿者,用畫筆記錄鄉(xiāng)愁,用音符串起鄉(xiāng)村記憶,用舞蹈引領文明風尚……黔西南州文化館館長王民杰表示,將繼續(xù)開展文化服務,讓城鄉(xiāng)因文化的滋養(yǎng)更有溫度。(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錢星星)
一審:趙來睿
二審:向滟伶
三審:羅 婧